何为底气?|他说:我不是黄永玉!_石湾_潘柏林_艺术

  • 首页
  • 加拿大28算法90胜率公式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加拿大28算法90胜率公式 > 新闻动态 > 何为底气?|他说:我不是黄永玉!_石湾_潘柏林_艺术

    何为底气?|他说:我不是黄永玉!_石湾_潘柏林_艺术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2:18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    当人们将潘柏林与黄永玉并论时,他坦言:“我不是黄永玉!”这份底气,源于数十年对石湾陶魂的彻悟。“创新必先扎根传统”——他在采访中反复强调。90年代亲历西方艺术浪潮,却痛心于当下国内对“无根创新”的盲从:“若将外国之物直接搬来,何谈中国当代艺术?”

    他以泥土为证,“东方内敛的达摩禅意,自有西方外露艺术不及的深度”。不擅言辞的陶艺大师,用釉色诉说比语言更铿锵的文化自信:真正的当代,是从千年陶土中长出的新枝。

    石湾陶塑大师潘柏林

    今日(6月27日),这份从陶土中生长的文化自信,正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探访者。润杨集团总裁杨军应大师之邀,亲率团队踏入佛山石湾。

    展开剩余83%

    潘柏林艺术馆

    在岭南沃土孕育的千年陶都石湾,石湾陶塑在当地还有一个名字——“石湾公仔”,这是广东人对这门民间工艺美术的爱称。而潘大师的石湾公仔用“巧”表现“拙”,用“起”替代“止”。这门手艺里蕴含着浓郁的岭南风情,也定格住刹那间的人生百态。

    潘柏林作品《花样年华》

    潘柏林作品《观沧海》

    潘柏林作品《喜气洋洋》

 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石湾陶塑技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潘柏林,正是当代石湾陶塑艺术的代表人物。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,尤以塑造世俗人物、市井风情见长,风格鲜明:人物神韵饱满生动,表情诙谐传神,衣纹处理飘逸流畅,釉色运用古朴而富有变化。

    潘柏林的艺术哲学始终贯穿着“无旧不成新”的朴素真理。亲历90年代西方艺术前沿的他,清醒指出当前艺术界的隐忧:“若把三十年前外国所见全盘照搬,不过是无根的创造。”他坚持以石湾陶塑的千年文脉为锚点,在作品中凝练市井百态,让“东方内敛的哲思”与西方艺术平等对话。这份自信昭示:传统沃土滋养的创新,方能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。

    潘柏林作品《盆满钵满》

    潘柏林作品《观音菩萨》

    正是这份深厚的艺术造诣与独特的文化价值,深深吸引了润杨集团的目光。今年五月,集团总裁杨军在与潘柏林大师的首次会面中,对其作品展现的岭南气韵与人文精神表达赞赏。

    时隔月余,为更深入探寻石湾陶塑的魅力内核与当代潜能,6月27日,杨军总裁亲自率队,专程奔赴佛山潘柏林艺术馆——这场从艺术共鸣到实地溯源的旅程,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向了务实探索的新阶段。

    交谈中杨军总裁赞赏潘柏林作品中“藏而不露”的东方气韵。双方探索的跨界合作,恰是对大师艺术理念的践行:让石湾陶塑以传统为基,与当代接轨,而非追逐浮于表面的“当代”标签。当润杨集团以商业智慧搭建平台,潘柏林则以陶土为媒,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实践其文化理想——让世界通过“石湾公仔”这扇窗,看见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命力。

    参观过程中,大家更在现场感受到大师随性洒脱的真性情。当众人驻足欣赏一幅大师手书的“食”字时,潘柏林笑言当初装裱后才发现漏写了一点,索性说是故意为之。这份化“误”为“趣”的智慧,恰与其陶塑美学一脉相承。

    当历史悠久的石湾陶塑遇上充满活力的深圳,当潘柏林的陶塑艺术创作与润杨集团的产业资源相结合,我们期待这次佛山之行能成为“石湾公仔”焕发新活力的重要一步,让凝聚着岭南智慧的“公仔人生”,在深圳续写传统与现代、艺术与商业融合发展的新故事。

    · The end ·

    如需转载,请在后台回复“转载”

    图文均为原创,版权归仓颉通文化所有

   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

    发布于:广东省

    TOP